济源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济源市自主创新体系建设和发展规划(2009—2020年)的通知 | 济源政策 | 政策法规 | 郑州大学济源研究院

郑州大学济源研究院
济源政策当前位置:首页>政策法规>济源政策

济源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济源市自主创新体系建设和发展规划(2009—2020年)的通知

发布时间:2014-11-02点击数:2476

济源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济源市自主创新体系建设和发展规划(2009—2020年)的通知

 

各镇人民政府,各街道办事处,市人民政府各部门:

现将《济源市自主创新体系建设和发展规划(2009—2020年)》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二○○九年十一月三十日

 

济源市自主创新体系建设和发展规划(2009—2020年)

 

建设自主创新体系是激发创新活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条件,是推动发展方式转变、实现科学发展的重要途经,是推动跨越发展、建设最富最美新济源的重要举措。为了贯彻落实《河南省自主创新体系建设和发展规划》和《中共济源市委、济源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科技创新促进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加强自主创新体系建设,增强区域自主创新能力,促进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特制定本规划。

一、建设自主创新体系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十一五”以来,我市认真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科技工作指导方针,坚持科技工作面向经济主战场,坚持把推动自主创新摆在全市科技工作的突出位置,深入实施科技兴市战略,加快创新型济源建设,取得了新的进展。

创新环境不断优化。近年来,我市先后出台了《中共济源市委、济源市人民政府关于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济源的意见》、《济源市“十一五”科技发展规划》、《济源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企业研发中心建设提高企业创新能力的实施意见》、《济源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中共济源市委、济源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科技创新促进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济源市知识产权战略实施方案》等一系列文件,营造了良好的科技创新政策环境。

创新平台建设取得突破。白云实业有限公司率先在全省民营企业中建立了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和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实现了零的突破,市级企业研发中心建设启动并取得较大进展。截止目前,全市已拥有博士后工作站2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8家、市级技术研究中心14家,省级高新技术企业30家、省定百户重点企业3家、省级创新型试点企业3家,市政府先后与省科学院、中科院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局、信息产业电子第十一设计院签定了合作协议。

创新能力有所增强。2008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究开发投入3.46亿元,比2005年增长135%;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达到52亿元,比2005年增长173%,在特种钢冶炼加工、矿用电器、生物农药、石晶光电、水处理剂等行业初步形成了特色和优势,科技工业区被认定为国家火炬计划矿用机电产业基地。“十一五”以来,全市共承担国家科技计划15项,省级科技计划96项,实施市级计划165项;共取得省级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三等奖5项,市级科技进步奖40项。2008年专利申请量为151件,比2005年增长71.6%。新培育农作物新品种(系)13个,其中通过省审新品种4个,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到98%以上。豫光金铅承担了熔池熔炼直接炼铅关键技术研究与产业化省级重大科技专项,中原特钢承担了高强高韧耐腐蚀新型石油钻具产品研发与产业化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济钢集团承担了高强度机械用钢制造技术研发及产业化省级企业自主创新项目,市农科所、科灵电器等单位分别承担了农业成果转化计划项目和国家重点新产品,石晶光电频率技术公司和贝迪公司承担了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项目,突破了一些关键核心技术,提高了工业技术水平,熔池熔炼直接炼铅新工艺、限动芯棒、无磁钻铤、病毒类生物农药、压电石英晶体频率片、新型水处理剂等产业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或国内领先水平。

我市的科技创新虽然取得了较大进展,但也存在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全社会创新意识薄弱。不少部门抓经济发展仍着眼于铺摊子、扩规模,没有形成依靠自主创新推动发展的自觉意识和行动。不少企业仍单纯追求数量和速度,缺乏依靠自主创新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意识和动力。社会也尚未形成鼓励创新、支持创新的意识和氛围,对创新重要性的认识有待提高。二是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科技资源和区域自主创新的能力严重不足,科研平台少、领军人才少、高新产业少,高新技术企业规模小、企业科技投入小,多数企业的核心技术和装备依赖引进,缺乏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三是推动自主创新的机制不完善。创新主体的活力和动力不足,企业尚未真正成为技术创新主体,产学研紧密结合的机制尚未真正建立。科技创新管理的统筹协调不够,有限的科技资源没有得到优化配置。四是支持和鼓励创新的环境有待进一步优化,有利于培养、吸引、留住人才,支持创新人才脱颖而出的社会环境尚未形成。

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是实现科学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建设自主创新体系,有利于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由要素驱动型向创新驱动型转变,推动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切实转入科学发展的轨道。近年来,我市经济快速发展,已形成比较雄厚的产业基础,但仍面临着经济结构不合理、质量和效益不高、产业技术层次低、资源和环境约束加剧等突出矛盾和问题;2008年爆发的全球金融危机对我市经济社会发展造成了严重冲击,更加凸显我市资源主导型经济和主导产业核心竞争力不强的薄弱环节;我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明确提出,到2020年,全市人均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三番以上,建设最富最美的新济源。这一切都迫切需要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迫切需要把加强自主创新体系建设作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举措,从根本上解决自主创新能力和科技支撑经济社会发展不强的问题。只有这样,才能增强我市的核心竞争力,为实现跨越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和保障。

二、建设自主创新体系的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深入实施科技兴市、人才强市和自主创新发展战略。以提升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竞争力为目的,以企业和科研机构为主体,以企业研发中心、产业集聚区和其他各类科技园区为载体,以创新机制为动力,建设我市自主创新体系。以产学研结合为捷径,以应用开发研究为重点,以实施重大科技项目为抓手,引进和研发关键技术,打造新兴产业,提升传统产业,支撑现代产业体系建设。依靠自主创新体系建设和发展,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为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二)基本原则

1.突出重点和兼顾全面相结合。既要以优势产业、骨干企业和高新技术领域为配置科技创新资源的重点,又要兼顾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提供必要的科技支撑。

2.市场主导和政府推动相结合。既要遵循市场经济规律,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开展科技创新,又要充分发挥政府的引导培育作用,推动自主创新体系健康快速发展。

3.自主研发和开放合作相结合。既要立足自身基础和优势,不断提高我市自主研发创新能力,又要大力加强与国内外的开放合作,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和联合研发等技术途径解决自身尚无能力解决的问题。

4.企业主体和产学研用相结合。既要大力引导企业和科研机构成为技术创新主体,又要积极推动企业开展产学研用有机结合,进行联合研发和引进高新技术成果转化与创新。

5.应用开发和平台建设相结合。既要坚持应用开发研究为重点,努力为当前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科技支撑,又要立足长远,重视科研平台条件建设,积极引进急需的高层次、高素质、高技能人才。

(三)发展目标

1.到2012年,全社会研究开发投入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1.5%,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50%,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28%,建成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2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6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10家、市级技术研究中心30家,年专利申请量超过200件,全市自主创新能力明显增强,总体达到全省先进水平。

2.到2020年,全社会研究开发投入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2.5%,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0%,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35%,建成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5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0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15家、市级技术研究中心60家,年专利申请量超过300件,全市初步形成配置高效、充满活力的自主创新体系,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基本建成创新型济源。 

三、培育丰富自主创新主体

(一)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实施企业创新能力培育科技工程,着力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强化企业在技术创新体系中的主体地位和在整个自主创新体系中的关键作用。引导和支持企业建立研发中心,并以此为平台开展自主创新和产学研用结合。培育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核心技术和持续创新能力的创新型企业,示范引导广大企业走创新驱动型发展道路。引导社会资源向企业,特别是创新型企业流动,通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促进企业和产业核心竞争力的增强。

(二)充分利用市外科技资源。在充分发挥我市现有科研机构引领和骨干作用的基础上,坚持不求所在、但求所用的原则,以新技术、新产品、新装备、新工艺开发和高新技术成果引进转化为纽带,引导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开展联合开发、技术转让、技术入股、共建研发机构等多种形式的合作,让更多的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参与我市的科技创新工作,发挥他们的支撑和引领作用,弥补我市科技资源的严重不足。

(三)加强科技创新人才队伍建设。实施创新型科技人才建设工程,抓好“培养、引进、用好”三个环节,努力造就科技创新人才骨干队伍。围绕结构调整、产业升级、研发中心建设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认真落实人才引进政策,做到待遇引人、事业留人、情谊感人、服务到人,大力引进科技领军人才和实用创新人才。加强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和农村科技人力资源开发,着力培养创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人才和科技服务人才。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开展创新精神和创新知识教育,为科技创新提供高素质的人力资源。鼓励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合作,开展专业技术人才培养,引导企业不断提高科技工作者的各种待遇,最大限度地激活存量人才。动员社会创新人才积极投身创新活动,促进全社会创新活力竞相迸发。 

四、引导发展自主创新载体

(一)加强企业研发中心建设。企业研发中心是建设自主创新体系的重要载体,是企业开展自主创新的重要平台。工作中要围绕我市优势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的骨干企业,优先布局,重点培育,加强企业研发中心建设。重点培育恒通集团建设PVC树脂及深加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清水源建设水处理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矿用公司建设矿用电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石晶光电建设石晶光电材料及加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中州种业建设种衣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贝迪公司与中原工学院联合建设可再生能源热泵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豫光集团、中原特钢、济钢集团、金马焦化等企业建设国家企业技术中心,万洋冶炼、金利铅业、济高开关、兴华机械、科灵电器、中博集团等企业建设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同时,要积极跟踪塑料光纤、太阳能电池、高能蓄电池、秆发电等高新技术项目建设,加强引导,精心培育,建设企业研发中心。

(二)大力加强产业集聚区建设。产业集聚区是建设自主创新体系的重要基地,是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有效载体。要按照项目集中布局、产业集群发展、资源集约利用、功能集合构建的要求,统筹规划产业布局,科学明确功能定位,形成区中有园、园中有业、上下链接、横向耦合、园内特色、区内闭合的现代产业链。要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以引进高新技术产业为特色,积极构建科技创新支撑平台和服务设施,打造创新型产业集聚区,发挥创新驱动发展的示范效应。

(三)积极发展创业孵化基地。以产业集聚区和科技创业园为依托,积极引导发展科技创业孵化基地。完善功能,提高服务能力,为中小科技企业和大学生等个体创业者提供全方位服务,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帮助小企业快速成长。

(四)引导企业加入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战略联盟是产业技术创新的重要组织,是引领产业技术创新的集中营。企业加入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既可以及时共享产业最新技术信息和成果,又可以通过参与产业技术创新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此,要瞄准产业龙头、行业协会和产业集群,积极引导企业加入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五)发展其他各类有效的创新载体。围绕自主创新体系建设需要,建设和发展大型科学仪器设备共享平台、科技成果转化公共服务平台、科技信息服务平台、知识产权服务平台等,为全市各类创新主体提供良好服务。 

五、自主创新的重点任务

(一)推动工业主导产业调整升级。围绕钢铁、铅锌、能源、化工、建材等工业主导产业,以骨干企业为依托,加强自主创新和产学研用结合,大力开发新产品、新工艺和新装备,提高能源和资源的综合利用率,拉长产品和产业链条,提高终端产品和高附加值产品的比重,促进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

钢铁工业领域:重点支持非高炉炼铁、高效低成本纯净钢冶炼技术,开发高强度机械用钢、新型建筑用钢和复合不锈钢,加强钢渣、粉尘、废气、余热、余压等综合利用技术开发和成果转化。

铅锌工业领域:重点支持铅锌冶炼节能技术,铅锌再生回收技术,有价、有害元素综合提取技术,铅、锌合金化和终端产品精深加工技术,加强废气、粉尘、废水回收和余热利用等技术研究与应用。

能源工业领域:重点支持高效洁净煤发电技术,清洁燃烧、粉尘和二氧化硫回收利用等技术开发;煤炭高效开采,煤矸石、煤泥和矿井水综合利用技术的开发、引进与应用。

化学工业领域:重点支持干熄焦,焦炉煤气综合利用,煤焦油精深加工,焦化粉尘、废气、废水、余热回收利用等技术;离子膜烧碱新工艺、缓控释肥料、高性能工业塑料和专用树脂、PVC树脂精深加工、高附加值精细化工产品等技术的开发、引进、转化与创新。

建材工业领域:重点支持新型干法水泥、优质高效耐火材料、太阳能超白玻璃、汽车玻璃等技术开发与应用,电石渣、磷石膏等工业废渣综合利用技术开发与应用。

(二)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化。以高新技术企业为依托,以产业集聚区为基地,以新材料、机电一体化、生物及新医药、新能源、电子信息为重点,积极开发或引进高新技术及产品,加速产业化,培育特色化,做大做强高新技术产业。

新材料产业领域:重点支持铅、锌合金材料,高强、高韧、耐高温、耐腐蚀洁净合金钢材料,塑料光纤材料,生物可降解高效水处理剂,石英晶体材料,特种陶瓷材料,纳米材料等技术开发与应用。

机电一体化产业领域:重点支持高低压矿用电器变频和智能化技术,节能照明新技术,整机系统集成和自动控制技术,新型石油钻具、限动芯棒、大型铸管模、风力发电机轴、冶金轧辊、高压锅炉管、超高压容器、工程液压缸、海洋工程用特殊钢锻件等机械加工技术,高速卷曲机、高精度拉校机、无链自行车技术。

生物及新医药产业领域:重点支持昆虫病毒生物农药和食用菌杀菌剂开发,新奥霉素、抗菌肽饲料和添加剂技术引进与转化,冬凌草GAP种植基地建设、冬凌草新医药、保健品和道地中药材深加工技术开发。

新能源产业领域:重点支持长寿命高能蓄电池、生物质气化利用、动力型锂离子电池及材料、太阳能电池及材料、多晶硅节能环保综合利用等技术,地能综合利用技术及产品开发。

电子信息产业领域:重点支持石英晶体频率片、新型电子元器件、光传输器件、工业控制软件及企业信息化的应用技术。

(三)支撑现代农业发展。用现代高新技术改造提升畜牧养殖、农作物种植、林果栽培、花卉园林等产业,以建设农产品生产基地和设施农业为基础,充分发挥市农科所、济源双汇、柳江禽业、阳光兔业等科研机构和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引领带动作用,大力培育农副产品加工业,大力发展生物技术和绿色农业生产技术,支撑壮大现代农业。

畜牧养殖业领域:重点支持开展畜禽水产清洁生产技术和畜禽主要疫病监测、预警和综合防控技术研究;引进推广优良畜禽水产新品种,集约、高效、生态畜禽水产养殖技术,养殖场污染控制技术、资源化利用新技术;加强饲料安全、高效生产技术研究与开发。

种植业领域:重点支持农作物良种培育及产业化,加强良种与良法相配套的高效简化栽培、中低产田改造等技术的集成与应用,加大环境友好型农药、肥料等农业投入品的开发和推广力度,加强精量播种、精准施肥、精准灌溉、精准施药等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引进蔬菜、烟草、花卉等新品种,积极开展经济作物优质高效产业化技术研究与转化。

林果业领域:重点支持核桃优质高产高效栽培技术引进、示范和推广,林果种质资源的保护与利用技术,林业生态安全技术研究与生态体系建设,加强林果主要病虫害监测和防治技术应用。

农副产品加工领域:重点支持畜禽、果蔬、乳品等主要农产品的加工技术研发;加强农产品加工副产物的高效增值和循环利用技术研究;支持农业生物质资源的综合利用与精深加工技术研发;开展农产品加工标准体系与全程质量安全控制体系研究、示范与推广,确保农产品加工业良性循环发展。

微生物领域:重点支持食用菌优质新品种引进和规模化生产技术,饲料复合菌剂、低能高效食品发酵技术的引进、开发和应用。

农业防灾减灾领域:加强重大农业气象灾害监测、预警、预报和定量评估技术研究,开展人工增雨消雹等技术研究与应用,开展农业适应气候变化对策研究和精细化农业气候区划,为农业防灾减灾提供技术支撑。

(四)引导支持现代服务业。以物流、旅游和技术服务等领域为重点,加强现代化服务业共性技术的开发与应用,引导和支持现代服务业发展,努力培育现代服务业龙头企业。

物流领域:重点支持建立具备企业内部物流体系和第三方物流体系信息共享功能的现代化物流信息平台,支持建立采购管理系统、储备管理系统、物流配送系统、资金结算系统;支持物流企业开发应用条码技术、射频技术、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卫星定位系统、快速响应系统、电子订货系统及数据仓库技术等。

旅游领域:重点支持应用景区数字化管理技术、视频可视技术、快速导航地图技术、基于数字地图数据采集维护技术和后台管理技术,开发旅游资源新技术和旅游文物保护与修复技术。

制造技术服务领域:重点支持应用基于计算机与网络的工业设计技术,开发应用概念设计技术、概念建模技术、快速成型技术、产品造型技术、人机工程技术、色彩设计技术、产品形象技术、设计管理技术;支持开发工业设计应用软件,实现产品概念、零部件设计、结构设计、装配、外观造型、动画演示、三维动态仿真及工程制造全过程计算机化。

农村科技服务领域:重点培育和扶持农村科技服务社、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专家大院等多种类型的农村科技服务组织;支持建设“12396”信息服务等农业科技服务平台;组织开展新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大力推广农业专家服务系统及农业决策支持系统、农业智能监测与控制技术、农情监测技术、精准农业等农业信息技术。

(五)改造提升基础产业。以节约资源、改善环境为重点,在环境保护、交通运输、水利设施等基础产业领域,加快开发和应用先进适用并能带动形成新的市场需求、改善民生的技术和产品,改造提升传统基础产业。

环境保护领域:重点支持开发应用高耗能行业的节能技术、重污染行业的清洁生产技术、污水处理和再利用技术、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置及资源化技术、大宗工业固体废物资源化技术、大气污染综合控制技术、安全饮用水保障技术、水源地保护及生态治理技术。

水利领域:重点支持开发应用水资源安全供给和优化配置技术,防洪抗旱与减灾技术,水旱灾情预警预测和综合调度技术,水环境自然生态保护技术,城市综合节水技术,农业节水灌溉技术,水循环利用技术,城市水系与生态水利景观设计及施工技术,高耗水行业节水及再生水回用新技术。

交通运输领域:重点支持推广道路无损检测、道路养护和修复新材料、智能交通和交通安全信息集成等技术。

(六)加强民生科技创新。以人为本,围绕人口与健康、公共安全、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等领域,加大先进技术应用推广力度,提升民生领域的创新能力,使科技创新更多地惠及民生,同时推动相关产业发展。

人口与健康领域:重点支持避孕节育、生殖健康、出生缺陷诊断和新型重大传染病预防、检测、治疗技术应用;开展艾滋病、乙肝、恶性肿瘤、心脑肺血管病、糖尿病等死亡率高、危害严重的重大疾病防治研究,以及中医药防治重大、疑难疾病及预防、保健、康复技术研究。

公共安全领域:重点支持应用矿山灾害综合治理和隧道安全施工技术,重大危险源辨识、评价及监控技术,主要职业危害防治技术;开展食品安全技术和标准研究,区域自然灾害监测、预测、评估、预警技术及多灾害综合防御技术研究。

城镇发展领域:重点支持应用城镇区域基础设施和空间布局规划设计技术,城镇区域规划与人口、资源、环境、经济发展互动模拟预测和动态监测技术,绿色建筑设计及施工技术,建筑节能技术,建筑防水材料与施工技术,建筑物立体绿化技术,居住区和室内环境改善技术。

新农村建设领域:重点支持农村清洁用水、农村废弃物综合利用、农村可再生能源、农村住宅、农村生活污水综合治理与利用、农村防灾减灾等适用技术的开发和推广。

六、近期重大自主创新项目

充分发挥我市现有产业基础和优势,突出战略性和前瞻性,最大限度地整合集成科技资源,加大引导支持力度,通过一系列关键技术的突破和引进,大幅度提高产业技术水平和核心竞争力,带动形成和壮大若干特色鲜明、比较优势明显的新兴战略产业。近期主要依托济高开关、矿用电器、科灵电器、华宇电器等企业,加强与中国矿业大学、太原理工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等院校和科研单位的合作,引进高新技术,开发新产品,提高科技含量,打造矿用机电产业;依托中原特钢、兴华机械、中原辊轴、神州机械等企业,加强与钢铁总院、北京科技大学、洛阳有色院等单位的合作,引进或开发终端机械产品制造技术,推动从机加工向装备制造的跨越,打造装备制造产业;依托白云实业的生物农药系列开发、清水源的生物可降解水处理剂技术的引进转化、金裕饲料抗菌肽技术的引进转化等,加强与中科院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局、中科院动物所、同济大学等单位的合作,争取引进更多的生物科技成果落地转化,打造生物科技产业;依托恒通集团、方升化学等企业,加强与北京化工大学等单位的合作,引进或开发PVC树脂系列加工技术,打造PVC深加工产业;依托豫光集团、金利铅业、万洋冶炼等企业,加强与北京有色院、中南大学等单位的合作,引进或开发多金属伴生矿资源高效综合利用、高能蓄电池、锌材料加工等技术,推广熔池熔炼直接炼铅新工艺,打造铅锌延伸加工产业;依托济源双汇、柳江禽业、阳光兔业等企业,以养殖促加工,以加工带养殖,开发和引进先进生产工艺技术,扩大养殖规模,提高加工水平,打造畜禽养殖加工产业;依托中博公司的多晶硅、太阳能电池硅片、太阳能电池等项目的开发建设,加强与信息产业电子第十一设计研究院的全面合作,不断引进或开发新产品,打造太阳能产业。

七、完善自主创新机制

(一)坚持市场导向机制。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促进全社会科技资源的有效整合和合理配置。科技成果和科技资源效能的评价,要以产业化、市场化和商品化为主要标准。

(二)创新产学研用紧密结合机制。鼓励以企业为主体,与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及重要用户建立以产权为纽带的各类技术创新合作组织;在应用研究和成果转化领域,建立企业牵头组织、高校和科研机构共同参与实施的有效机制。创新产学研用结合组织形式,以契约化为保障,以利益为纽带,引导和推动科研机构和高校的研究人员更加积极主动地投身经济建设主战场,研究开发能够支撑产业和企业发展的应用研究项目。政府科技资金优先支持产学研结合开展的研发平台建设、共同研发关键技术、引进高新技术转化与创新。

(三)强化科技成果转化机制。改革科技成果评价标准,把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作为自主创新活动的根本目的和主要评价指标。政府科技资金支持的科研项目要把转化应用前景作为重要依据,政府科技奖励要把成果转化应用效果作为重要标准。在专业技术职务评聘中,要将科研人员开展自主创新及其成果产业化情况作为重要评价内容。鼓励支持各类创业风险投资机构的发展,引导其把投资重点投向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

(四)完善科技成果权益保护机制。实施知识产权战略,支持创新主体创造和形成自主知识产权。建立知识产权许可、技术转移等制度和政策,促进知识产权的转化和应用。健全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加大保护知识产权的执法力度,严厉查处和打击各种侵权、假冒等不法行为,切实保护知识产权所有人的合法权益。探索建立防止滥用知识产权保护制度,促进公平竞争和不断创新。

(五)形成自主创新协调联动机制。完善重大创新项目的部门配合联动机制,在资金、技术、土地、环境容量等重大资源配置上加强协调。探索自主创新与产业发展的联动机制,形成产业界、科技界、资本市场的有机配合联动,加速科技成果产业化和新兴产业的形成壮大。 

八、强化自主创新保障措施

(一)加强学习,牢固树立自主创新意识。把自主创新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在全社会广泛开展创新教育,使自主创新成为各级、各部门和企业的重要发展理念。把自主创新列入市委党校的培训课程,进一步增强领导干部的自主创新意识。积极推动自主创新教育进学校、进企业、进农村、进社区,不断强化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的教育培养,使自主创新成为全社会的自觉行动。

(二)加强领导,完善工作制度。市政府成立自主创新体系建设领导小组,研究解决自主创新体系建设中的重大问题,协调推进自主创新体系的建设和发展。制订自主创新体系建设考核指标体系,将其纳入政府目标考核范围。建立分工负责、协调推进的工作制度,形成科技行政部门综合协调,相关部门分工负责、齐抓共管的工作局面。

(三)完善政策,引导企业加大创新资源投入。落实国家企业研究开发费用加计抵扣所得税应税额政策,做好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及通过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减征企业所得税工作,用足用好国家和省支持企业自主创新的政策措施,引导和支持企业进一步加大科技投入,使企业成为技术创新的投入主体、研究开发主体和科技成果应用主体。把研发投入和技术创新能力作为企业申请政府财政资金支持的重要条件,作为法人代表绩效考核的重要指标。完善鼓励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信用担保制度,引导金融机构和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支持中小企业科技创新和产业化。

(四)加大财政投入,提高政府资金使用效益。把财政科技投入作为预算保障的重点,年初预算编制和预算执行中,都要体现法定增长的要求,确保财政科技投入增幅明显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幅。优化科技投入结构,集中优势科技资源,重点支持产学研结合、共同研发关键技术,自主开发或引进高新技术成果转化与创新,节能减排实用技术开发与应用,提高财政科技资金的使用效益。

(五)扩大开放合作,利用外部资源增强我市创新能力。坚持开放带动战略,用开放的思维推动科技创新。积极发展与中国科学院、省科学院和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的合作关系,充分利用外部科技资源,提高创新起点,缩短创新周期。大力支持我市企业引进国内外先进技术,通过消化吸收再创新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获取核心关键技术,培育创新团队。鼓励和支持高等院校、科研机构来我市建立技术研发、成果转化等分支机构,开展科技创新活动。

(六)培育创新文化,营造自主创新的浓厚氛围。积极倡导创新价值观,形成尊重知识、尊重人才、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创新氛围。培养团队精神,大力提倡团结协作、开放包容、博采众长、兼容并蓄。发挥政府奖励的杠杆和引导作用,对在自主创新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人员给予重奖。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加强科学技术普及,弘扬科学精神,传播科学思想,普及科学知识,倡导科学方法,不断提高公众的科学文化素质。鼓励和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社会团体开展群众性发明创造、技术革新和技术推广活动。

 

附件:1.重点任务项目表

2.主要政策措施

 

附件1

重点任务项目表

一、推动工业主导产业调整升级

领 域

专 题

(项目)课题

钢铁

工业

钢铁冶炼新技术

非高炉炼铁技术,高效低成本洁净钢及纯净钢生产技术。

钢铁新产品

研究开发

高强度机械用钢、新型高强度建筑用钢技术开发,高强度大规格抗震钢筋生产技术,精密复合不锈钢技术,低温、超高压等特殊用途钢及大型锻材产品开发。

钢铁行业

节能减排关键技术

钢渣综合利用、烧结余热利用技术,烟气脱硫技术,高炉炉顶余压发电和干法除尘技术,转炉煤气干法除尘及回收利用技术。

铅锌

工业

铅锌冶炼

及精深加工关键技术

熔池熔炼直接炼铅工艺技术研究,铅、锌合金化和终端产品精深加工技术。

铅锌冶炼综合回收

利用技术

铅锌冶炼节能技术,铅锌再生回收技术,有价、有害元素综合提取技术,废气、粉尘、废水回收和余热利用技术。

能源

工业

清洁发电技术

高效洁净煤发电技术,清洁燃烧技术,粉尘和硫、硝回收技术。

煤炭开采

与综合利用技术

煤炭高效开采技术,煤矸石、煤泥和矿井水综合利用技术。

化学

工业 

煤化工关键技术

高温高压干熄焦生产技术,焦炉煤气综合利用技术,煤制乙炔技术,煤焦油精深加工技术,焦化粉尘、废气、废水、余热回收利用技术。

化工关键技术

氧阴极低槽电压离子膜法电解制烧碱新工艺应用研究,缓控释肥料生产技术。

高分子化工关键技术

专用树脂和高性能工业塑料生产技术,PVC树脂精深加工技术、高附加值精细化工产品生产技术。

建材

工业

新型建材

关键技术

新型干法水泥生产技术,优质耐火材料研制开发,电石渣、磷石膏等工业废渣综合利用技术。

特种玻璃制备

技 术

汽车玻璃、TFT液晶显示膜玻璃、超薄超白玻璃生产技术。

二、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化

领 域

专 题

(项目)课题

新材料

产 业

金属合金复合

材料关键技术

铅、锌合金材料生产技术,高强、高韧、耐高温、耐腐蚀洁净合金钢材料生产技术,单晶铜制备及集成电路用引线制备技术,新型金属耐磨材料、功能性复合材料技术,绿色环保钎料技术。

功能材料

关键技术

高品质石英晶体材料、磁致伸缩材料、高性能结构陶瓷和功能陶瓷技术,塑料光纤材料、生物可降解水处理剂、新型环保材料、高分子功能材料技术,新型环保材料技术,纳米材料研究开发。

机 电

一体化产业

矿用电器

设备制造

高低压矿用变频器技术、精确控制技术、智能化技术、不间断安全供电技术。

机械装备及关键件

生产技术

高速卷取机、高精度拉校机、矿井机械、新型矿山装备、新型钻探装备生产技术,主辅逆变器及安全控制装备、无链自行车技术,高压锅炉管、超高压容器、工程液压缸、液压支架技术。

大型工模具

产品开发

高强高韧耐腐蚀新型石油钻具、限动芯棒、大型铸管模产品技术。

节能照明技术

大功率荧光节能灯、LED冷光源灯、节能矿灯技术。

生物及新医药产业

生物技术

病毒类生物农药技术,天敌生物农药技术,食用菌杀菌剂的技术,抗菌肽饲料和添加剂技术。

道地中药材

研究开发

冬凌草GAP种植基地建设,冬凌草新医药和保健品技术,中药浓缩技术。

新能源

产 业

大型发电机组

关键零部件开发

风力发电机设备关键零部件技术,核电站装备铸锻件技术。

多硅晶及光伏

电池关键技术

多晶硅节能降耗技术,多晶硅及单晶硅切片技术,高效晶体硅太阳能电池技术,太阳能电池组件及封装技术。

高能电池

生产技术

动力型锂离子电池及材料技术,免维护长寿命铅酸蓄电池技术。

地能、生物质能

利用技术

地能空调技术,生物质气化利用技术。

电子信息

产 业

新型电子元器件

石英晶体频率片及振荡器技术,光传输转换件技术。

计算机软件

技术及应用

嵌入式软件、中间件软件和管理软件技术,智能化安全防护软件技术,工业控制软件技术,基于PDM和ERP的企业综合集成技术。

三、支撑现代农业发展

领 域

专 题

(项目)课题

畜 牧

养殖业

养殖技术

畜禽清洁生产技术,禽畜重大疫病监测、预警、综合防控技术,安全高效饲料产业化技术,集约、高效、生态畜禽水产养殖技术。

种植业

农作物育种

超高产优质多抗玉米、小麦新品种选育,优质、高产蔬菜新品种选育。

蔬菜、园艺

名优花卉苗木组培快繁技术,蔬菜无公害生产技术,蔬菜、烟草、花卉新品种的引进及高产高效产业化栽培技术。

栽培及配套技术

良种与良法相配套的高效简化栽培技术,中低产田改造技术,精量播种、精准施肥、精准灌溉、精准施药等技术,主要作物重大病虫害防控技术,设施农业、循环农业模式技术。

林果业

栽培与

生态保护技术

核桃优质、高产、高效栽培技术,珍稀、观赏植物规模化繁育技术,林木主要病虫害监测和防治技术,脆弱生态系统植被恢复与重建技术,林业生态安全技术。

农 副

产品加工

农产品

加工技术

畜禽、果蔬、乳品等主要农产品的加工技术,农产品加工副产物的高效增值和循环利用技术,农业生物质资源的综合利用与精深加工技术。

农 业

微生物

微生物

利用技术

食用菌优质新品种引进和规模化栽培技术,饲料复合菌剂技术,低能高效食品发酵技术。

农 业

防灾减灾

防灾减灾

重大农业气象灾害的监测、预警、预报和定量评估技术,人工增雨消雹技术,农业适应气候变化对策和精细化农业气候区划研究。

四、引导支持现代服务业

领 域

专 题

(项目)课题

物 流

物流信息

平台建设

现代物流信息系统技术,仓储管理系统、采购管理系统、物流配送系统、资金结算系统技术,冷链物流技术,应用条码技术,射频技术,快速响应和电子订货系统及数据仓库技术。

旅 游

数字旅游技术

景区数字化管理技术,数字地图、视频可视新技术,快速导航地图技术,基于数字地图数据采集维护技术,后台管理技术,旅游资源开发、文物保护与修复技术。

制造技术服务

工业设计

信息化技术

基于计算机与网络的工业设计技术,应用概念设计技术,概念建模技术,快速成型技术,产品造型技术,人机工程技术,色彩设计技术,产品形象技术,设计管理技术,集成工程制造全过程计算机化技术。

农村科技服务

服务体系

农业科技“12396”信息服务技术,农业智能监测与控制技术。

人才培养

农村适用技术人才培训。

五、改造提升基础产业

领 域

专 题

(项目)课题

环境保护

水资源保护

关键技术研究

安全饮用水保障技术,土壤防污染技术,地表水保护技术。工业污水处理再利用技术,城市污水脱氮除磷技术。

节能减排技术研究

高耗能行业的节能技术,重污染行业的清洁生产技术,锅炉烟气脱硫、脱硝技术,大气污染综合控制技术。

固废处理

关键技术研究

废旧蓄电池回收再利用技术,电子垃圾处理技术,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置及资源化利用技术,大宗工业固体废物资源化利用技术。

水资源

利用

节水水资源配置

与节水技术农业

水资源安全供给和优化配置技术,防洪抗旱与减灾技术,水旱灾情预警预测和综合调度技术,水环境自然生态保护技术,城市综合节水技术,农业节水灌溉技术,水循环利用技术,城市水系与生态水利景观设计及施工技术,高耗水行业节水及再生水回用新技术。

交通运输

公路修筑与维护

道路无损检测技术,道路养护和修复新材料技术,山区公路防灾减灾技术。

交通运输智能化

智能交通和交通安全信息集成技术。

六、加强民生科技创新

领 域

专 题

(项目)课题

人口与健康

计划生育、优生优育

避孕节育、生殖健康和出生缺陷诊断技术。

重大非传染性疾病防治

恶性肿瘤、心脑肺血管病及糖尿病等重大疾病的防治技术,肿瘤生物治疗新技术。

重大传染性疾病防治

艾滋病、乙肝等传染病预防、检测、治疗技术。

现代中医诊疗技术

中医药防治重大、疑难疾病及预防、保健、康复技术。

公共安全

生产与社会公共

安全技术

矿山安全监测监控技术,重大工业危险源识别、评价与控制技术,尘肺及高温重金属等主要职业危害防治技术,平安农村建设的安全防范技术。

食品安全技术

食品安全生产与监控技术,标准化安全生产与管理技术。

防灾减灾技术

自然灾害监测、预测及预警技术,多灾害综合防御技术,地震预报技术。

城镇发展

建筑节能技术

节能与生态建筑技术,太阳能建筑一体化技术,新型构造体系及可再生能源应用技术。

新型墙体材料技术

新型墙体材料在建筑中应用的成套技术,大型自动化粉煤灰建材技术,新型经济建材和绿色建材生产技术。

新农村建设

农村住宅

农村住宅节能节地节水治污技术,适宜农村使用的建材技术,农村防灾减灾适用技术。

清洁社区

农村废弃物综合利用技术,农村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

绿色能源

农村沼气技术,农村可再生能源技术。

 

 


附件2

主要政策措施

一、激励科技人员创新创业

(一)鼓励科技人员创(领)办科技型中小企业。鼓励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的科技人员以科技成果、知识产权等无形资产入股的方式参与创办科技型中小企业。对以技术转让方式将职务科技成果提供给他人实施的,可从技术转让所得的净收入中提取70%用于一次性奖励。

(二)支持科技人员服务企业。组织科技特派员深入企业开展科技服务活动。科技特派员在下派期间,保留原职级、原工资福利、原政治待遇、原编制,同等享受医疗保险、失业保险、职级和工资调整等待遇。对取得突出成绩的科技特派员,优先聘任专业技术职务,符合干部任用条件的优先提拔使用。制定和规范科技人才兼职办法,引导和规范高等院校或科研机构科技人才到企业兼职。完善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内部分类考核制度,科技人员承担企业委托的研究项目与承担政府科技计划项目在业绩考核时同等对待。

(三)鼓励和支持高校毕业生参与科技创新。积极吸纳优秀高校毕业生参与科技计划的研发活动。允许项目承担单位特别是企业与研究机构,在目标不变、资金总量不变的前提下调整优化结构,在科技项目经费中列支聘用参与研究的高校毕业生人员费用和有关社会保险费补助。

二、促进产学研紧密合作

(四)支持产学研合作承担重大科技计划项目。政府应用开发类重大科技项目,原则上应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联合组织实施,围绕产业技术创新链加强项目的系统集成。

(五)创新产学研合作形式。鼓励以企业为中心,与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建立以产权为纽带的各类技术创新合作组织。引导产学研各方围绕优势产业战略需求组建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支持产学研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承担各类科技计划项目。积极探索支持联盟发展的各种有效措施和方式,引导联盟完善技术成果扩散机制,带动中小企业产品和技术创新。

(六)通过产学研合作开展消化吸收和再创新。重大装备的引进,应吸收制造企业、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参与,共同跟踪国内外先进技术的发展,并在消化吸收的基础上开展自主创新活动。积极吸引跨国公司在我省设立研发机构,对经过认定的国家级和省级研发机构给予一定的经费资助。

(七)鼓励产学研联合建设自主创新平台。引导和鼓励企业、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联合组建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等。建立完善自主创新资源面向企业和社会开放共享的机制和制度。引导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的科研基础设施和大型科学仪器设备、自然科技资源、科学数据、科技文献等公共科技资源进一步面向企业开放。鼓励社会公益类科研机构为企业提供检测、测试、标准等服务。财政建设资金对社会公益类科研机构的科技基础设施建设给予必要的支持。

三、加速科技成果转化

(八)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化。对有优势、有特色、符合条件的省级高新区,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积极推荐申报国家高新区。实施高新技术产业化专项,支持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成果商品化、产业化、国际化。

(九)加强中央科研机构、国防科研机构和企业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支持中央科研机构、国防科研机构和企业利用技术转移机构、技术交易市场等多种渠道,将有利于产业振兴的技术和产品在我省推广和产业化。

(十)支持自主创新技术和产品的推广应用。对使用节能照明和用于公共交通的清洁能源汽车等节能减排技术和产品用户,充分利用已有财政政策给予消费补贴。

(十一)建立和完善知识产权交易市场。积极推进专业化交易机构发展,支持有条件的机构申报国家知识产权交易市场试点,逐步建立股权托管、交易鉴证、股权流通的交易平台。政府财政性资金投入和支持的项目所形成的非关系到国家经济安全、国防安全和国家机密的知识产权应进场交易,促进民间资本投入所形成的和自然人所持有的知识产权进场交易。

四、建设自主创新人才队伍

(十二)结合重大项目的实施加强对创新人才的培育。在重大科技专项等科技计划项目评审、验收与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创新平台建设综合绩效评估中,把创新人才培养作为重要的考评指标。

(十三)引进高层次人才。依托创新型企业、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重点实验室、重点学科等,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省财政和用人单位在事业平台、条件保障、生活待遇等方面给予支持。鼓励企业引进具有海外创业经验的创业人才和参加过国际大型科研、工程项目,具有丰富经验的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

(十四)支持企业培养和吸引创新人才。改革和完善企业分配和激励机制,支持企业吸引科技人才,允许国有高新技术企业对技术骨干和管理骨干实施期权等激励政策。在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中设立面向企业创新人才的客座研究员岗位,选聘企业高级专家担任兼职教授或研究员。推动高等院校和有条件的科研机构根据企业对技术创新人才的需求调整教学计划和人才培养模式。

五、强化对自主创新的税收激励

(十五)落实研发投入税前抵扣政策。企业为开发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发生的研究开发费用,未形成无形资产计入当期损益的,在按照规定据实扣除的基础上,按照研究开发费的50%加计扣除;形成无形资产的,按照无形资产成本的150%摊销。税务、科技和财政部门要尽快制定具体实施办法。

(十六)落实促进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的税收政策。按照国家和省有关规定认定(复审)合格的高新技术企业,自认定(复审)当年起可申请享受减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

(十七)允许企业加速研究开发仪器设备折旧。企业用于研究开发的仪器和设备,由于技术进步,产品更新换代较快的或者常年处于强震动、高腐蚀状态的,可以按照税法规定缩短折旧年限或者采取加速折旧的方法。

(十八)支持企业增加创新所需的装备和材料。符合国家规定条件的企业技术中心、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进口规定范围内的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用品,免征进口关税和进口环节增值税;承担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国家科技计划重点项目、国家重大技术装备研究开发项目和重大引进技术消化吸收再创新的企业进口国内不能生产的关键设备、原材料及零部件,免征进口关税和进口环节增值税。

(十九)支持创业风险投资企业的发展。创业投资企业采取股权投资方式投资未上市的中小高新技术企业2年以上的,且符合一定条件,可以按照其对中小高新技术企业投资额的70%,在股权持有满2年的当年抵扣该创业投资企业的应纳税所得额;当年不足抵扣的,可以在以后纳税年度结转抵扣。

(二十)鼓励企业提高职工素质。企业发生的职工教育经费支出不超过工资薪金总额2.5%的部分,准予扣除;超过部分,准予在以后纳税年度结转扣除。

(二十一)扶持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对符合条件的科技企业孵化器、国家大学科技园,自认定之日起,一定期限内免征营业税、房产税和城镇土地使用税。

六、加大对自主创新的金融支持

(二十二)引导商业金融支持自主创新。政府利用基金贴息、担保等方式,引导各类商业金融机构支持自主创新与产业化。商业银行对国家和省级立项的高新技术项目,应根据国家投资政策及信贷政策规定,积极给予信贷支持。

(二十三)改善对科技创新的金融服务。积极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对符合信贷条件的科技项目和企业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引导和激励社会资金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建立担保机构资本金补充和多层次风险分担机制。

(二十四)创新科技金融融资方式。开展知识产权等无形资产质押贷款试点。探索科技保险试点。支持符合条件的高新区内未上市的高新技术企业进入股权代办系统进行股份转让。支持符合条件的高新技术企业发行公司债券。

(二十五)加快发展创业风险投资事业。鼓励设立创业风险投资引导资金,引导社会资金流向创业风险投资企业,引导创业风险投资企业投资处于种子期和起步期的创业企业。

(二十六)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商业银行与科技型中小企业建立稳定的银企关系,对创新活力强的予以重点支持。积极筛选基本具备条件的科技型中小企业进行辅导培育,支持其在国内主板和创业板上市。鼓励银行加大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信贷支持,探索建立授信尽职免责制度。

七、运用政府采购推动自主创新

(二十七)落实财政资金采购自主创新产品制度。认真落实国家有关自主创新产品政府采购预算管理办法、首购和定购办法。对我省纳入国家批准的自主创新产品目录的自主创新产品优先首购、定购。

(二十八)完善自主创新产品政府采购管理制度。建立使用首台(套)装备风险补偿机制,鼓励使用自主研发的首台(套)设备。在政府投资的重大建设工程项目中,应将承诺采购自主创新产品作为申报立项条件,国产设备采购比例一般不得低于总价值的60%;不按要求采购自主创新产品的,财政部门不支付资金。

(二十九)落实自主创新产品在政府采购中的优先待遇。在政府采购评审方法中须考虑自主创新因素。以价格为主的招标项目评标,在满足采购需求的条件下,优先采购自主创新产品。其中,自主创新产品价格高于一般产品的,要根据科技含量和市场竞争程度等因素,对自主创新产品给予一定幅度的价格扣除。

八、进一步增加对自主创新的投入

(三十)大幅度增加科技投入。建立多元化、多渠道的科技投入体系,全社会研究开发投入占生产总值的比重逐年提高,2012年达到1.5%,2020年达到2.5%。

(三十一)引导企业加大科技投入。把研发投入和技术创新能力作为企业申请政府科技经费支持和认定高新技术企业的条件,作为国有企业及其法定代表人绩效考核的重要指标。

(三十二)确保财政科技投入稳定增长。把财政科技投入作为预算保障的重点,年初预算编制和预算执行中,都要体现法定增长的要求,确保财政科技投入明显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幅。

(三十三)优化科技投入结构。集中优势科技资源,重点支持重大应用技术研究和自主知识产权核心技术开发,逐步增加重大科技专项经费在科技投入中的比重,对符合条件的创新基地、人才团队、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等形成持续稳定的支持,提高财政科技资金的使用效益。

九、加强知识产权的创造、应用和保护

(三十四)鼓励形成知识产权。利用政府财政性资金设立的科学技术基金项目或者科学技术计划项目所形成的发明专利权、软件著作权、集成电路布图设计专有权和植物新品种权,除涉及国家安全、国家利益和重大社会公共利益的外,授权项目承担者依法取得。加大对发明专利申请的资助力度,支持申请国外专利。

(三十五)加大对自主创新的奖励力度。加大科技奖励力度,奖励做出突出贡献的科技人员。完善科技奖励结构,奖励以突破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技术为目标,通过卓有成效的系统谋划,依靠技术创新获得持续发展的企业。

(三十六)保护知识产权。加大保护知识产权的执法力度,严厉查处和打击各种侵权、假冒等不法行为,切实保护知识产权所有人的合法权益。探索建立重大科技专项知识产权审议机制和重点产业知识产权保护预警机制。

(三十七)积极参与制定标准。支持研究优势产业重要技术标准,引导产学研联合研制技术标准,促使标准与科研、开发、设计、制造相结合,推动核心技术专利化、标准化。

十、我市对科技创新的奖励政策

根据《中共济源市委、济源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科技创新、促进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济发〔2009〕6号)文件精神,对列入市级重大科技计划的,给予20万元以上支持;对通过认定的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和博士后工作站,给予50万元的补助支持;对通过认定的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重点实验室,给予30万元的补助支持;对通过认定的国家级技术中心、省级技术中心,分别奖励20万元和10万元;对通过认定的市级研发机构,给予5万元的补助支持。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的,奖励10万元;二等奖的奖励5万元。获得省级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的,奖励5万元;二等奖的奖励3万元;三等奖的奖励1万元。对产学研结合、在本市企业进行高新技术成果中试或产业化的项目,经市科技行政管理部门组织省级行业专家评审列入市级计划的,每项资助10-30万元。通过认定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奖励10万元。获得国家发明专利金奖的,奖励10万元;取得发明专利授权的,奖励1万元。由专利代理机构办理的专利申请,经PCT(专利合作条约)专利申请并获得授权的每件给予5000元的资助,被国家知识产权局受理并进入实质审查程序的发明专利每件给予1200元的资助,实用新型专利每件给予600元的资助,外观设计专利每件给予300元的资助。

 

  

 

 

 

主题词:科技 技术 规划 通知

抄送:市委各部门,市人武部,驻济有关单位。

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室,市政协办公室,中级法院,检

察分院,市法院,市检院。

济源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09年11月30日印发


在线客服
  • 联系电话
    0391-8321972
  • 微信公众号